原标题:4982亿的辉煌背后:平台盆满钵满,我却留下了2000万的服装库存
在2020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纪录之夜,11月1日至11月12日0:00,天猫双11总交易额达4982亿元。而在头部平台不断刷新销售额的辉煌背后,有着多少服企肚子吞下高库存苦果的黯然身影。
与往年相比,今年天猫双11分为两波售卖期,10月21日启动预售,11月1日-3日为第一波售卖高潮,11月11日则为第二波。预售带来的大量订单整合确实为平台带来了漂亮的消费数据,但与此同时,大量的订单也让整条供应链叫苦不迭。
生产、加工、仓储、物流……每一个环节都承受着大量订单带来的压力,过大的供应需求外贸库存鞋子尾货批发市场,无法预测的销售额,居高不下的退货率……有多少环节走在双十一的钢丝上,身下就是万丈深渊。
由于双十一的预售模式,在去年双十一前的一个月时间里,品牌方根据顾客的订金订单进行生产。而这种模式完全忽视了生产时长,高估了客户等待的耐性。
从下单到拿到实物,顾客至少要经历20天的生产期等待,羽绒服则高达40天。由于大量的订单在同时生产,难免会出现各种原因的生产周期拉长。无法等待的顾客自然会产生大量的差评与退单退货。
这些预售订单原本可以走网店,但该品牌过分依赖的某电商平台,遭遇后者下架处理。按照该平台规定,顾客拍下后的规定时间内,如果商店不发货,将会降权处理。最终,品牌方等来了预售订单强行下架的处理结果。
订单下架,但生产合同已经签订。在货物终于入仓时,冬装的最佳销售期已经过去。再加上30%的惊人退货率,最终达到了2000万元的库存积压。由于已经过季,这些冬装只能在仓库中苦守整整一年。
由于预售款在双十一备货中达到了将近80%的比例,所以品牌方不得不跟着平台进行豪赌。除了生产速度带来的退货问题以外,更雪上加霜的是对于爆款预测的失策。由于大量的订单会同时涌入,品牌方提前将前期销售较好的款式加码生产。然而最终押注失败,也成为了甩不掉的库存。
大幅降价甩货容易损伤品牌价值,不处理又会加剧企业亏损。上例中的2000万数据确实惊心动魄外贸库存鞋子尾货批发市场,哪怕是头部品牌的服企,如此大额的库存积压也足以让其陷入泥沼。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,这样的绝不仅仅是个例。
在辉煌数据的背后,平台商赚得盆满钵满,商家玩的却是赔本赚吆喝。被这种预售模式裹挟的,不光是品牌方,还有生产方与消费方。